2012年对于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卫通”)来说,意义重大,极不平凡。在js3845金沙线路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卫通科学谋划,务实推进,克服卫星空间段资源结构性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种种困难,经济效益再创新高,能力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在全球国际卫星运营企业最新排名中夺得第七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卫通结合中国四维从该公司分拆的实际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从经营管理层、科技委到干部员工多层次、多角度谋划献计,开展了与国际一流卫星运营企业对标工作,广泛听取了外部专家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深入研究,适时调整完善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中国卫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坚定了全体员工做强做优卫星运营服务业、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实现经济效益、运行质量“双提升”
集团公司新制订的专业公司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对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卫通主营业务仍面临卫星转发器资源结构尚待优化、卫星地面通信和数字发行等新业务尚需培育、后续卫星建设项目投资密集等一系列挑战。
面对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挑战,中国卫通没有望而止步,而是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激情。“我们加大了项目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以着力扩大收入来源、培育经济新增点、提供差异化服务、千方百计创造和满足客户需求为重点,全面开拓卫星应用新市场。”中国卫通总经理卓超介绍道。中国卫通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扶持。2012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和领导下,中国卫通积极申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获得5亿元资金支持,并有望获得国家发改委“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上亿元资金支持。在获得国家专项资助的同时,中国卫通通过多项举措千方百计降本增效,仅变更办公场地就节约5千多万元。
截至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卫通实现了经济效益、运行质量的“双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完成预算的10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完成预算的160%;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38%;资产负债率30%,成本费用率86.6%;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
模式创新,拓展卫星应用市场空间
面对卫星通信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卫通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在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采取预售、用户分成等方式,创新了卫星转发器销售服务模式。亚太7号、中星12号卫星预售销售业绩良好,创造了中国卫通历史预售最好成绩。同时,在获悉央视等重点用户高清上星的消息后,中国卫通迅速反应,顺利完成了央视3、5、8套,天津、湖北、山东等省套高清陆续上星;引导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与卫星转发器用户分成终端用户收益的新模式也取得了新进展。
二是采取降低用户使用卫星门槛和保险备份的新方式拓展卫星地面通信业务。中国卫通充分发挥“天地一体”平台的独特优势,成功开发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卫星通信网为代表的中小用户;以保险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卫星转发器资源应急备份的模式得到了用户认可;以“新行业”、“新区域”为目标,成功在埃塞俄比亚建设卫星通信站,为国内大型企业提供了通信服务;与斯里兰卡Supremesat卫星公司合作,将着手建设首个在海外并拥有自主使用权的电信港,拓宽了市场空间。
三是多种营销方式并举,数字发行业务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卫通已初步厘清了卫星数字发行业务的商业模式,逐步建立了以运营商渠道、商超渠道、电商渠道为主,以代理商、家电厂商和终端设备厂商等为辅的营销渠道,搭建了面向全国的服务体系,摸索出了一条“公司-渠道商-用户(B-B-C)”的业务开展模式。据统计,卫星影院业务累计出货量5.6万户,覆盖11个省,41个核心城市;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全年累计签约9个省,约1.1万个行政村;卫星行业专网业务发展2万余个终端。其中,“书香河北”项目中,集团公司一次性为河北省农村捐献5010套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设备,并专门为河北农村开设了“燕赵大地”栏目。小小的书屋里面经常充满着欢声笑语,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卫星书屋”。此外,集团公司还与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联合建立藏语资源中心,拓展出社区书屋、牧民书屋等多类型、多应用、多层次的服务,也赢得了广泛赞誉。
着眼长远,加紧卫星资源能力建设
2012年,亚太7号和中星12号卫星分别于3月和11月顺利发射升空,中国卫通卫星通信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业内人士评价说,这两颗星的顺利升空,不仅使中国卫通旗下卫星增加到13颗,而且极大扩展了该公司的覆盖服务范围,有力地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实力。
预计今年发射的中星11号卫星目前正按合同进度有序推进,已完成卫星总装、力学试验、火箭总装和地面系统设计等重要节点,工程总体协调进展符合进度要求。
不仅如此,中国卫通结合国家科研星和业务星的有关政策,组织申报的Ka多媒体宽带卫星、东四S验证卫星、中白合作卫星等重大项目的立项、技术方案论证、卫星研制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使公司在今后几年的运营服务和市场竞争力迈上更高的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卫通卫星地面配套资源建设也在同步扎实推进。喀什国际通信枢纽土建工程已顺利完工,目前正进行卫星测控和通信设备的安装。喀什国际通信枢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具备测控监测东经10度到东经140度范围的卫星的能力。“我们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地面配套设施建设,解决现有卫星地球站向西能力不足问题,为方便实现国内与中东、非洲及欧洲的跨国和洲际通信业务创造条件。”卓超表示。
其实,中国卫通正在谋划的机载卫星通信更令人期待。据了解,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中国卫通充分利用卫星“天地一体”业务服务和资源优势,联合相关民航公司,拟着手在民航班机上提供互联网各项服务。2012年,该公司已与南方航空、东方航空达成意向,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精心保障,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在经营业绩飘红的同时,中国卫通同样扛起了社会责任的重担。一年来,中国卫通精准测控,排除各类干扰201次,出色完成了党的十八大、神九发射、全国“两会”等重点时期的安播重任,确保了南海、钓鱼岛维权等重要通信的安全顺畅。
与此同时,中国卫通还主动要求承担国家应急保障通信重任,得到工信部高度肯定,并被正式纳入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成立了中国卫通卫星通信保障局,成为国家一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管理提升,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中国卫通按照国资委总体部署和集团公司要求,从16个方面对标同行业优秀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问题梳理,发现公司在管理方面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完成了专项管理提升方案的制定,为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卫通以信息化为手段,初步实现了公司经营数据的实时、准确、完整,以及业务的闭环管理,为财务信息系统稽核和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服务,有效提升了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制定和实施了风险管理考核制度,并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目标,全面细化了企业“三重一大”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有效地延伸了风险管理工作的覆盖面。
中国卫通还对干部员工年度综合考核方法进行了广泛调研,优化了考核方式、指标选择及权重分配,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加大了干部竞争上岗力度,搭建了人才自我展示的平台;制定并完善了员工职业通道管理办法,积极选派骨干员工参加国际空间大学、中高级管理等各类培训,畅通了人才成长通道。
创先争优,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个企业能不能搞好,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卫通的党建工作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中国卫通党委书记穆浩平说。今年以来,中国卫通各级党组织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线,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围绕中心工作,以“强学风、转作风”为重点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建设工作;坚持和完善“四强”党支部考核制度;开展“学先进、保纯洁、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全年组织党员讲堂、技术搭桥等各类活动10余次,在创先争优群众评议中,群众满意度达到97.7%,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生产任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在落实公司战略过程中,中国卫通把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统一视觉系统入手,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与航天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全面对接,并逐渐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生产经营之中,有力促进航天文化落地生根,被集团公司评为“十大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加速向国际一流卫星运营企业迈进
做好中星11号卫星发射,中星12号卫星业务接替和销售等重大工作;
正式启动Ka宽带多媒体卫星和中星15号卫星项目建设工作;
完成中星10号卫星喀什地面测控系统和中星11号卫星地面测控系统建设并投入运行;
卫星地面通信要建成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连接霍尔木兹海峡的服务网络,实现跨区域波束移动切换功能;
数字发行业务实现支持千万级用户的全系统运行上线;
建立起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体系,做到市场形象统一、管理规范统一;
……
中国卫通2013年的工作任务虽然涉及市场运营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务多且重,然而中国卫通全体员工却信心满满,并已经明确了2013年的工作主线:深化战略布局,推进Ka宽带多媒体卫星等重大项目和卫星资源的建设;做好资源配置、资产重组等工作;统筹规划卫星战略资源,建立卫星频率和轨道管理支撑机构;务实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拓宽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卫通自2009年4月重组并入集团公司以来,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是中国卫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们相信,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把梦想做大,事情做实,争取早日使公司成为国际一流的卫星运营企业。”卓超如是说。